田小亮:南京日托最早是从领跑者做大地面电站开始进入光伏行业的,偶然看到了分布式的发展前途,我们也和锦浪、固德威也有前期的合作。
积极开展境外光伏电站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营,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提供光伏电站整体解决方案,融入全球新能源产业体系,推进企业国际化发展。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坚持发展改革、经信部门牵头抓总,各相关部门分工合作,完善政策措施,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共同推动光伏+工作。
对光伏应用建设模式、协议签订、安装并网、补贴发放等各环节进行全流程公示,向社会提供菜单式选择和全方位服务,打造开放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新型电池、逆变器、光伏材料、光伏装备、储能系统、主动配电网、智能计量、电力通信、智能清洗等关键技术攻关,突破技术难点和装备瓶颈,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调整完善市光伏产业五位一体创新综合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增加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农业经济局、市文化局、市卫生计生委、市体育局、市旅委、市市场监管局、市综合执法局和市机关事务局为成员单位。支持以新耀光伏云平台、电腾光伏云平台等为依托,整合接入各类企业自建和第三方光伏运维监控系统,建立区域性光伏应用监控运维云服务平台,开展分布式光伏电站重点监控、全局运维、智能抢修、精确结算等全业务全流程线上线下一站式服务,带动光伏+多元化产业发展。
施工单位应在安装合同中明确承诺承担光伏电站涉及使用年限内的终身工程质量和运维责任。至2021年,力争引进院士1~2名,引育千人计划人才15名,创新嘉兴精英引领计划人才30名,培养光伏专业技术人才1000名以上。分布式光伏行业进入门槛低,大企业能够得到快速发展,中小企业亦可以发展分布式能源。
我们的价格非常亲民,品质最优异,必然带来最高的性价比。姜雷明:我们2014年才进入光伏市场,但是我们一直从事大型地面电站的建设与投资,还有运维管理。分布式光伏电站与地面电站不同,由于大部分分布式光伏电站建于屋顶,导致行业面临几个风险。我们光伏发展到现在,除了技术指标,现在已经基本上做到了极致,整个系统能够提升收益率或者保障效率最大化,在具备并网和发电条件下保证系统运行,针对上述的内容,科士达会作为核心的任务,一直进行探索和摸索。
第三,分布式光伏电站不像地面电站一建一大片,体量比较小,这种情况下如何实现运维。此外,我感觉市场上这些年在西部地区集中式电站建设当中,电力消纳问题越来越突出的情况下,东部可以解决在西部无法解决的问题,从这两个方面来讲,我觉得中东部地区,特别是长江经济带,在这么一个区域内分布式市场非常广阔,未来无限。
第二,效率是非常关键的,我们使用了一些先进的技术,实际上从效率来讲,我们在同等功率的产品当中,是中国这些设备当中效率最高的,如果你选择效率最高的设备必然带来更高的发电量,从而导致发电收益也会高。所以我们现在在组件和电池上投入,投入高组件,然后电池投双面电池,保证我要做的市场应用量。然后我们现在静了下来,策划一下对于分布式电站的考虑,前几天我看过了一篇文章,说中国的光伏行业烂透了,现在都开始骗老百姓的钱了。分布式更多是建在屋顶,主要面临几个风险点。
首先有请叶超分享一下你们面临的挑战和机会?你们的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叶超:谢谢大家,谢谢王秘书长。我想第一个是光伏行业、光伏企业自身的努力,通过设定屋顶承重的标准,通过企业内部风险的评估,让电站的质量,让屋顶的承重能力得到更好的保障和选择。主持人:我问一下张彦虎总监,国内市场你的出货量是最大的,阳光提供的逆变器能够生命周期多长时间?咱们和其他公司能PK的在哪些方面?张彦虎:我们是按25年的设计的,设计评估的时候至少保证25年,理论评估30年,质保和设计寿命不是一个概念,质保有5年和10年,但是一定要保护客户的利益,这是不可变化的。另外我再说说分布式,我们从2013年开始做到现在,其实我们的教训比较多一点,当时我们分别在江苏、安徽、河南进行了试点,当时试点的成绩非常显著,江苏这块经济条件好一点,市场毁约率30%,河南的违约率是100%。
你们讲一下你们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包括可以提供的服务。但是随着这个概念马上要变了,就是怎么充分利用屋顶,林洋现在是这么做的,我们在现有屋顶基础上怎么提高转换效率,怎么真正做到最大的发电量,这个屋顶在一般情况下涉及的指标是做1MW的,我们怎么做到1.2MW,这个就是林洋要做的。
当时的理念是通威出钱,或者和老百姓一人一半,或者按照比例分成,这个方法很失败,几个地方都很失败。有钱的老百姓看不上这点钱,没钱的老百姓掏不出来这些钱,所以户用电站比较尴尬。
我也有一个问题,科士达的逆变器保证的生命周期是多长时间?王善良:光伏系统大家通用的是25年,我们的设计寿命是25年,这里要排除一些系统接入、人为和应用层面的问题,就逆变器本身可靠性来讲,是按照25年的使用年限设计的。当时我们聚焦做中国的应用市场就是做分布式,主要在中东部地区的安徽、山东、江苏。第二个就是宣传不够,这个行业短短10年左右的发展,最初可能有20年,但是前面和老百姓不搭边,所以大家理念上不知道它能带来什么,所以老百姓掏不出来。主持人:你的价格是不是也比人家高?张彦虎:从设备的重量来看,对安装来说,如果人力成本能节省下来,对安装是有好处的,我们的体积最小,重量最轻。从其他行业跨界进了光伏做成功了,但是从光伏这个行业跨界去养鱼一般都没有做得很成功的,说一说为什么你能做成功,还有你们能不能帮助其他企业?李毅:通威的理念和光伏行业专业人士的理念不太一样,因为我们是先有渔再有光,我们把渔放在了第一位,把光伏放在了第二位,这是和很多光伏企业不一样的地方。分布式光伏不像地面,除了与地面共同的难点,比如说开发成本的问题,比如说税费的问题,比如说补贴拖欠的问题。
以及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资产可兑现能力。因为分布式光伏可以自发自用,我们上网电价可以不用像火电那样衡量。
林洋做1MW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站,是真正能够并网补贴的,除了国家发改委的补贴,上海还有补贴。首先要面临的就是在光伏电站25年生命周期之内,如何确保企业的存续状况。
下面有请我们的嘉宾:协鑫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品牌管理部总经理叶超,江苏林洋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顾永亮、深圳科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经理王善良、通威新能源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李毅、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张彦虎、海润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开发总监鞠涛、天宏阳光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经理姜雷明。主持人:速度还是比较快的,未来是不是重点?叶超:未来可能是我们的重点,我们在2016年提出了5大转型,就是向地面与分布式并重转型。
我想问一个问题,我们一些企业有能力找到屋顶了,他怎么和你合作?顾永亮:大部分在概念上,把农村地面的20MW以下的消纳全部划到分布式去了,我们在这里也做了很多工作,全部做农光互补。主持人:在自己投资过程中,有哪些可以和大家分享的经验和教训?王善良:非常感谢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今天有机会给各位分享科士达的成果。到2013年初的时候,国家兴起分布式发电,我们始终对于光伏情有独钟,一直在关注到底我们要做什么,因为之前我们是做制造的,做电子组件,基本上是全的,也做了市场的应用。另外是不是也遇到了挑战,这是行业共同面临的问题。
今天上午咱们也介绍了,协鑫现在全球装机规模超过6GW,分布式有多少?叶超:去年协鑫成立了分布式事业部,为什么是去年,因为当时我们的公司感觉到分布式市场的爆发点即将到来,去年我们专门成立了这么一个组织机构,事实也已经证明了,这个时间切入点的选择还是比较精准的。第二,屋顶的所有权和屋顶的质量是否清晰。
所以我们成立了研究院,就是研究各种不同的屋顶怎么来让它做到最大的发电量,这是我们系统方面在做的。另外,在整个系统上来讲,采用更高效的电路拓扑,加上电子器件,提升整个效率。
这是市场给我们的一个机遇。我们的设备和其他的设备有什么差异的话,其实差异非常明显,因为阳光是中国逆变器的领跑者,无论是在地面电站,还是户用的设备,开发的时候一定想清楚在市场的定位,把这个产品做到极致之后,在功能上和性能上一定要比竞争对手突出。
包括我们的鱼塘技术、我们的鱼养殖技术,以及我们具体的实验成果是非常好的,包括我们现在的渔光一体基地比传统的水产养殖增效50%。今年根据情况到2018年N型双面电池产能要达到1GW。第二,我相信分布式光伏难点的解决,还需要与光伏相关的金融界、政策界、保险界共同来进行一个模式的创新,我相信未来光伏潜力是无限的,正是因为有风险,所以相关行业才能有更多的市场机遇。下面有请海润的项目开发总监鞠涛,你有什么想和大家分享的吗?鞠涛:大家也知道最近海润的情况,海润手上有1GW的电站,我听他们说过电站的情况,在那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大家或多或少都犯了这种错误,对于地面电站到分布式电站基本的把控问题。
举几个例子,从颜值来看,我们获得了设计的大奖,表明它的颜值受到了官方和专家的认可。大体归纳总结也就是4个方面,从降低成本来讲,要求我们逆变器这个环节有更高过载能力,要求安装上体积小巧灵活,适应分布式复杂安装场景。
我们准备进入这块儿,就是因为我们自己对于现在的网架结构,还有自己准备做的结构,以及对网架结构的补充,有自己的打算。再次,分布式光伏电站如何运维。
基于对分布式的了解,我们投了好几个分布式,但是是比较小型的,然后我们自己会建设自己的线路,尤其在开发区这样一些新的发展地区做一些自己的网架,我们自己给自己的定位是,在现阶段的时候不可能挣特别多的钱,投资回报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理想,但是我们的眼光是很长远的,我们考虑做自己的分布式。以下为发言实录:参与专题对话一分布式能源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的嘉宾为:对话主持人:王进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国际能源研究所所长对话嘉宾:叶 超 协鑫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品牌管理部总经理顾永亮 江苏林洋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王善良 深圳科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经理李 毅 通威新能源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张彦虎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鞠 涛 海润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开发总监姜雷明 天宏阳光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经理主持人:非常高兴大家坚持到现在,下面是一些热点问题的讨论,我也非常荣幸主持第一个对话
© 1996 - 2019 华屋秋墟网 版权所有联系我们
地址:茶园村